“重彩画”一词
是由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发展而来
有人误认为它是一个新画种
其实不然
重彩画是继承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
即色彩表现的一脉
但为顺应现代绘画的审美意识
它广泛地吸收水墨画和其他画种的优点
从而形成现代重彩画
《人物夔凤》
《人物御龙》
我国的绘画原始形态就应归为工笔重彩画,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帛画《人物夔凤》、《人物御龙》二图来看已具备工笔重彩画雏形。而西汉的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,在艺术上、技法上均已相当成熟。从秦汉至唐朝,可以说是工笔重彩画一统天下。庙堂壁画和卷轴画都是工笔重彩画。唐朝和五代更是工笔重彩画的辉煌灿烂的时期,涌现出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、画圣吴道子、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、周昉、张萱、顾闳中、黄筌等巨匠。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宗教题材壁画、西安的永泰公主墓、张怀太子墓等壁画,比之世界范围的同期绘画来看也称得上佳品。
周昉·簪花仕女图
张萱·捣练图
顾闳中·《韩熙载夜宴图》局部
黄筌·写生珍禽图
至宋代,工笔重彩画与水墨画呈并驾齐驱之势。元代以后,文人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,工笔重彩画逐渐势微,但并未失传,还出现了赵孟頫这样的大家。至明代,出现了陈洪绶(号伯年),他们在艺术上、技法上、色彩上、颜料运用上使工笔重彩画更上一层楼。 但工笔重彩画的主流已到民间——寺庙道观的宗教题材壁画方面,成为工匠作品,文人雅士不屑为之。但美术史家并不忽略他们,敦煌莫高窟壁画从年代上看,它跨越了从北魏至元代的一千多年的时间,元代永乐宫壁画留下了作者朱好古及其门人马群祥等的姓名。明代法海寺为明初皇宫画家所绘,十分精美。还有山西的广胜寺等,都是工笔重彩画的重要绘画遗产。
赵孟頫·人骑图
陈洪绶作品
陈洪绶作品
敦煌莫高窟壁画
传统壁画的工笔重彩的特点是适应宗教题材和与建筑样式关系,基本上是平面拼图,技法上是“单线平涂略加渲染”,故其特征是装饰性强。纸和绢上的工笔重彩画因题材广泛,大多采取了工写结合、色彩与水墨结合、装饰性与绘画性相结合的技法。现代的工笔重彩画因为要表达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,传统的技法和画材都不能满足画家的需要,它早已与现代造型和色彩相结合。从形式上有工笔重彩、工笔淡彩、没骨、彩墨、泼绘等不同的方法。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有“重着色”的称谓,现代重彩画又已经与工笔画拉开了距离,因此成为重彩画比较恰当。
蒋采萍·筛月
蒋采萍·银珊瑚
“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”
中国重彩画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
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有着广阔的中间地带
我们可以在色彩与水墨
工笔与写意的无尽天地间
自由地驰骋
注:本文文章选自《蒋采萍文集》
来源: 李可染画院
版权声明:
我们注重分享美好事物,对原作者深表敬意。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处理,我们十分尊重和愿意维护原创作者的权益。
全国艺术名家自己的平台,欢迎投稿!
每次投稿作品的图片数量15~20张,个人照片1张,附艺术简介1份及名家评论1~2篇,电子版发送邮箱时请使用压缩包形式。
艺玖邮箱 nmgyjwh@163.com 小编微信号yjwhkf(15384864320)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